現如今,走進一家書店,讀者們在感慨于圖書品種豐富的同時,也會不由得欣賞起精美
畫冊印刷的印裝工藝;從專門為新聞出版業服務,到從事為各行業“穿衣戴帽”的
包裝印刷、商務印刷,傳統的出版物印刷企業正實現多元經營,提供全方位服務;人們不僅習慣于利用快印解決工作學習所需,時下流行的網絡在線定制個性印刷品讓印刷以更輕松、柔和的方式滲透進大眾生活。
印刷業傳承:手工玩轉“鉛與火”
走訪印刷企業,無論是銅像還是掛畫,人們最常見到的古代人物形象就是畢昇。新中國成立初期,畢昇的“背影”仍依稀可見。當時的印刷業以鉛字印刷為主,手工工序繁多,正是活字印刷技術的延續。
“先要熔鉛,然后鑄字,鑄完的字要放到排字架上,由揀字工揀字。揀完字以后先拼版,揀字、排版之后便是校對人員進行校對,接下來就是澆鑄紙型,紙型出來后就可以制作鉛版,印出樣張。”安徽快馬印務有限公司生產部調度張師傅如對鉛字印刷的工藝流程了如指掌。這是因為他1981年到原北京新華
印刷廠參加工作時,印刷生產仍以鉛字印刷為主。一直到90年代初,鉛字印刷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在安徽快馬印務有限公司的22年的印刷歷史,張師傅回顧歷年印刷的部分
精裝書。由于印刷方式不同,這些
精裝書的生產時間相差很多。“過去我們印刷《毛澤東選集》、《紅旗》雜志都是鉛印,光是接稿、排字、校對等前期準備工作就要兩三天。”張師傅感慨說如今的印刷速度要比20世紀90年代快兩三倍。
鉛字印刷時代,不僅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大量的鉛還會影響工人身體健康、污染環境。鉛排車間、裝訂車間的每個工人都迫切希望有一種先進技術能夠替代原始的勞作。
跨越:抓牢第一生產力
激光照排技術的出現,讓“光與電”照亮了印刷企業工人的希望。20世紀90年代末,研制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技術革新給印刷業帶來全新改變。安徽快馬印務有限公司廠房于92年成立了激光照排車間,用電腦完成圖書內容的錄入、排版、輸出膠片等程序,運用激光照排系統后,僅文字錄入一項效率就提高了3倍以上。
改革開放后,中國印刷業發生了質的變化。外資、民營企業進入市場,大量先進的海外印刷設備被引進到中國,提升了國內印刷的產能和水準。上海人民印刷八廠是國內較早引進海德堡設備的企業,當時在國內引起了很大震動。那時最先印刷的是《ELLE》這樣的高端時尚雜志,如果沿用傳統印刷工藝,是遠遠達不到印刷效果的。
安徽快馬印務有限公司順著時代的潮流,先后引進了海德堡CD102印刷機、膠裝聯動機、全自動CTP等120多臺設備。安徽快馬印務有限公司已是安徽省中學小學教材定點印刷單位、合肥市政府、農行安徽省分行、中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銀行、安徽省移動、安徽省美的等企業的定點印刷單位。
畫冊印刷官方網站:www.a5868.com | 畫冊印刷全國免費電話:400-0551-009 |
產品咨詢QQ:4000551009 | |
|
微信掃一掃 關注微信號有驚喜喲! |